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

關於學習這件事 - 過往經驗累積

之前拜讀了一篇網路文章:安替:学习需要对师傅全方位盲从安替:学习需要对师傅全方位盲从,讓我不由得想起過去自己的經驗。我有一做生意的表哥,每天努力地跑客戶,每次見到他,他的說話能力總是令我驚豔,心想:「怎麼會有人這樣的會說話?」。也許,因為從小在店面工作下的環境所造就,也許因為每天接觸客戶所累積起來的,但這都不能完全說明原因,用邏輯和技巧去解析,得到的結果仍然很蒼白。

對於這種能力的了解,還是從整體去了解,包含他的成長經歷、過程、環境,以及天天生性格下,一步一步建築起來的人格、邏輯思維與世界觀。能建築起這樣光鮮亮麗的能力,是建築在
1.      先天的外向又愛玩性格
2.      從小就在家中的五金行打工,與人們接觸
3.      學生時代不愛讀書、愛玩,去補習班都想著如何把妹
4.      學生時代常偷騎車跑去玩
5.      從五專畢業後立即開始就業,甚至之後自行創業
等,在這一切人生經歷下所養成、所看到的世界才構築出。

我的另外一個經驗是幫家中認識寺廟辦營隊。我在很短的時間內,把手上流程、活動細節、人員規劃到執行完成,當很多人稱讚我(可能也是場面話拉…)的規劃能力、執行能力時,他們沒看到是:以前從高中許許多多的營隊、大學參加過的大大小小活動、迎新、讀書會;累積出那麼多經驗之後才能快速的找到重點、完成關鍵。而當初參加的、籌辦活動的經驗,卻是那些過去被那些大人所視為浪費時間、被白眼無數的,哪知當需要時,這些能力也並非人人都能馬上培養具備的。

有人說向人學習要「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」,但這麼做時,牽動他做決策的邏輯你可能就會錯失、視而不見。當其他人說一句:「你看看XXXX這麼會OOO,你怎麼不跟他多學學?」想想這個人背後那些「經歷」、「過程」、「失敗」等等,你是否願意概括承受?想清楚後,再去臨摹,不論好壞、都去了解與感覺,才能看懂那些牛人是牛在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