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指考成績出來了,似乎有的學弟妹有重考的打算,因此決定寫一篇關於重考班的文章(對象應該是2、3類組),範圍有點廣,有點雜,請大家多多包涵
個人資料
建中畢業(拿來殺價很好用!!) 假三類
101年學測
國 英 數 社 自 總
14
13 12 13 14 66
101指考
國 英 數甲 數乙 物 化 生
62.7
72.5 75.8 80 78.5
69.1 52
錄取中興生物機電
102學測
國 英 數 社 自 英聽 總
13
13 14 14 15 A 69
錄取交大材料
抉擇
轉學/轉系:
選擇轉學/轉系的重點就是自己能把持得住,大學會有一堆活動,我之所以沒有選擇這條路是因為我不想大一時光全花在讀書上(或說玩的時候心卻背讀書綁住),而且不是所有系都能轉,所以選擇重考
學測/指考現況:考過指考的各位一定非常明白,台大指考剩一半,清交指考剩3成,也就是指考會更競爭,學測當然要把握,因為級分制有機會能摸魚(英文100跟92都是15級分)。
PS當然也是因為我學測上所以會說這種話
關於重考班
因為我是建如出來的,所以比較會聽到批評其他重考班的言論,裡面還參雜其他同學的看法(一些在儒林重考的同學+一個力誠的同學)
管理:
很多人會對問補習班的管理,但由於沒有仔細觀察,我個人認為只要不要管太多(比如說強迫背作文),基本上教室安靜,就能讀書。
基本比較:
儒林:基本上有三個醫科班、一個理科班、一個文科班,資源基本上是砸給8樓班(很可能上醫科或已經上醫科的),班級之見的敵對氣氛很重,聽說是因為導師的關係。理工班不推薦,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報理工班,成為前無古人的75級分(可見自己的實力才是重點)。據表示,有一次他請病假,模考少考一科,結果成績還是全班第2……。聽說因為人太多,有問不到解題老師的情況。
建如:唯一一個2、3類班(丙成忠),聽說有入班成績限制。兩個文科班,菁英班有入班限制,另一個你懂的……
力誠:在力誠同學表示老師很好,但管理行政很爛,導師還好,但主任很[ ],很多老師也討厭他。大推生物游夏老師
學費:
一般來說,學費是上下學期約各11萬,只有上學期學費能用學測或指考成績打折,依重考班而定,儒林是用學測級分,建如是用指考成績,下學期則都不打折的。以建如為例,上學期到8月底到11月中/底,下學期是到隔年5月底。所以說如果決定只考學測,絕不考指考,則要在下學期上1/4前申請退費(能拿回一半學費),約是學測前一周的時候(所以上下學期才會切在這麼奇怪的地方==)。六月的話前課程會結束,之後全是自習。
師資:
老師的好壞沒有絕對,但不論如何,畢竟這些老師都要跟好幾個月,所以適合的老師最重要。張鎮麟第一堂課就開宗明義地說:「你可能適應我,也可能不適應我,但你(已經報名的人)現在都坐在這裡,你就要學著接受我,你可以換重考班,換到一個你比較適合的物理老師,但可能遇到更多不適應的其他科老師,我教書已經很多年了,教出好多考很好的學生,所以我不會為了你一個人改變教學方式…..」
建如丙成忠師資
1.國文:
儒林主推吳宜亭,其他老師儒林跟建如幾乎是重複的。建如丙成忠的老師:林誠跟陳鴻展,我認為陳鴻展上的很詳細,很清楚,但是並不像是大考會考的重點,比較像是學校老師在解析課文,個人認為教了很多不會考的國學知識,但作文改的細;林誠則是挑重點教,拿他的[得分要訣](書名)上課,(聽說)他也是唯一會教作文的重考班老師,有人詬病他的作文就是背文章(會發一整本歷屆他學生的高分作文+他自己的作文),但對於作文不太好的筆者,既然時間不多(都花在其他科了),沒時間培養文氣,作文直接用背的最快了。
2.數學:
王良跟許獻文:王良上課比詳細,比較會激勵學生,也會教學生如何思考數學,但是題目偏簡單。許獻文算是比較老派的老師,上課的規定比較多,睡覺或聊天會直接被他轟出教室,但展現出一種數學超強的感覺。但是有時會花太多時間講故事(還有一次講的一整堂課,那上半堂只講了兩題==),因此後來很多人在他開始講故事後就開始寫題目。附的題目明顯的比較難比較少,但是不像王良的講義題題有詳解(這點很討厭),他強調他的題目要做兩次,因為他都挑過,而不是做題海。
3.英文:
這方面我比較不敢說,筆者英文不大好,所以重考班是拿著7000單跟片語書狂背,最後成績也只是普通而已。
4.物理
張鎮麟老師,我覺得上他的課要有基本的實力,他能把80分推上100,但程度不夠可能就鴨子聽雷,他上課都會點出解題時會出現的盲點,以及一些觀念連結跟速解法,但是如果本來就不夠熟就ㄏㄏ了。我自己上課就發現運動學跟力學有突破,但近物跟電磁學就悲劇了…….。
5.化學
黃信傑:實力超強,但講義答案給錯很多,雖然本人堅稱已經校稿3次了,但還是….。跟張鎮麟一樣,有點跳(但沒那麼嚴重),高二還OK,不過等到有很多特殊結果的高三計算(如弱酸弱鹼平衡、依數性質…),比較難跟。
6.生物
劉旭,生物本來就沒範圍,不是背的多就比較強,而且答題要的是”高中要的答案”,而不是正確答案。他教的範圍很恰當,而且會強調那些答案事實上是對的但不能寫。
重考生活
心境與心態:
一開始大家一定是很拼命,但是一整天關著念書很累,上課會開始放空,夜自習解題速度會變慢,下課時間會耍費。定期激勵自己很重要,老話一句:「莫忘初衷」,我當時真的用鉛筆在桌上寫上[75]。想看勵志文的請見建如的文宣,我有寫一篇30%歌功頌德70%勵志的心得文。
關於管理與讀書
重考班的管理制度取決於導師。在建如,台上老師除了許獻文,基本上不會管學生在幹嘛,通常導師跟夜導會巡堂,有時主任也會,會叫睡覺的人。如果沒來巡的話睡整堂課也是可能的。以下才是重點:重考班從早上7:30到晚上9:30,雖然有午休跟晚休,但是回家之後很多人還是會唸書,也就是說睡眠不足是很正常的。我相信重考班的讀書準則最常聽見的是:當週的進度當週讀完,然而晚上自習時間6:30~9:30再加上星期日,要讀完進度還是有困難。
以下方法大家可以參考:核心概念就是取捨。剛開始前兩周一定能跟上進度,因為上的比較慢。但等到跟不上之後,因為目標是二類,我決定主力放在英文、數學跟自然;英文方面作文和文法跟著學,但是上課補充的單字沒有刻意去背,因為我打算用自己的進度背7000單。雖然數學跟物化生盡可能全做,但物理的題目真的點多,所以如果還是沒時間就先寫老師上課勾的題目(看來他自己也知道題目很多),有時會先翻詳解,詳解很長的也按時當成難題跳過。有些化學覺得夠熟的單元可能只做奇數/偶數題以節省時間。數學因為去年悲劇了,所以還是每題都看都做。我國文常識的題目就沒有打算跟著做完,因為解題的原則自認為已經夠熟了,對於一些例外(李白的詩常見==)或完全看不懂的古文,基於時間考量,我決定放棄掉,沒有字字句句去研究解釋。至於學習上到底要先理解再做題還是用題海理解觀念,筆者暫不著墨,每人的狀況不同。
關於英文,我認為要每天念,(以下是個人特殊經驗),12月前我每天拿著7000單在背,1月時因為學測快到了+正好背完兩遍所以下課不像以往接觸英文那麼平凡,結果模考時,對單字的熟悉程度掉很多,原本能馬上認出的單字要等1~2秒才想起。學測前發生這種事總覺得很可怕~~
學測社會科:
不論是儒林還是建如,都是10月中到12月密集的上課,很多人會擔心念得不夠,也有人會自己買講義先念。但不管自己社會程度如何,都應該先問自己一個問題:你覺得你現在的數學實力能15級嗎?你覺得你現在的英文實力能15級嗎?身為2、3類組(除非目標是醫科牙科,所有科目都要高),這兩科不夠高,申請會遇到很大的問題,社會再高也沒有用(筆者自己就是因為英文沒頂標,不然申請就海闊天空了…..),既然如此,社會應該不是我們一開始就要去擔心的。
重考班二三事
某同學:如果老師真的不合,就晚上出去補單科;如果還能接受,就沒有這個必要。有不少人跑回去補高偉
(但筆者覺得很花錢,有花太多時間在上課,絕不會去做這種事的,頂多拿以前的補習班講義做)
75神手我同學:(儒林)之前跟導師請病假,導師的臉就[ ],考75後,要怎麼請假都不管了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